优发国际 我國海運的發展歷史和內貿海運行業的現狀?
2022-11-16 16:26:51
來源:优发国际物流
發布時間: 2022-11-16 16:26:51
來源:优发国际物流
世界上廣泛海運主流的時代,是在
1500年代已經就開啟了。后來隨著航海技術不斷進步,尤其是1700年代末,蒸汽動力在船舶上的廣泛使用。使得海運逐漸興旺開來!
現代中國的南北運輸的海運其實歷史并不長,
而作為國內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線,北京到長三角的運輸方式,直到
1850年代,還是主要以京杭運河漕運為主。直到1850年代后,南北運輸的主要方式才從京杭漕運改為海運。比西方國家的海運為主流的方式足足晚了300多年,
國內的經濟主線就是交通運輸主線
,
目前的內貿運輸交通主線就是長江航運
+沿海經濟帶。并且以國企為主。公,鐵,海,價格上依次降低,速度上依次變慢,并且海運畢竟只能到港口,仍然要靠車隊/鐵路來運輸到門。但受益于日益上漲的成本,以及碳中和的需求,海運是對時效要求不高的大宗商品(鋼鐵,煤炭,飼料等)的最好選擇。并且,以前的內貿
海運運輸
以散貨的個體居多,而現在有散貨改集裝箱的需求,只有這樣,才能讓整個內貿
海運運輸
更加系統化。
根據十四五
”規劃,拉動“內循環”和持續“擴大內需”,
整個內貿
海運
運輸
尤其是集裝箱
海運
的盤子,是在不斷擴大的
。可是,這
并不意味著內貿沒有周期,價格上是跟隨外貿的,運力是與外貿的周期相反的。
原因也很簡單,外貿一旦進入像現在這樣一箱難求的狀態時,會不斷租用
/購買內貿的船和箱子,削減內貿的運力的同時,抬高內貿海運價格。
只要看
內貿海運公司的年報,會出現扣非的利潤增長很多,非經常性的利潤增長更夸張的情況。可是,如果只說優點而不說缺點,那應該是我看過的所有研究報告的風格,總體上,大概有以下
2個缺點
:
1
.
單向運輸即使賺錢,也要考慮往返
/調空的成本
:
簡單來說,國內從北向南運輸的大宗原料型商品多,價格高且很容易飽和,但是從南向北是成品,附加價值高,消費旺盛,選擇海運的需求低。很容易出現船只的單向運輸,為了能夠提高南方的負載率,只能在干線的直達運輸外,多跑幾個支線港口,浪費時間。
并且北方車隊在港口的運輸,也極易出現滿載而來,回去卻不容易找到貨的情況,無形中抵消了海運的低成本優勢。大環境上,只要北弱南強的中國經濟重點不斷南移,那么這種失調會更加加劇航線的失調,譬如最賺錢的從東北到東南的運輸。
2
.
利潤增長依賴于大資本投入
:
內貿
海運
公司的利潤來在于價格
x運力,而價格又受外貿的周期性影響,不可抗力,所以只能提高運力來擴張公司的利潤,大概有三個手段---造/買/租船+參股港口+買地集散。造/買/租船,造要等,買/租,會因為周期的存在而價格在天堂或者地獄,風險大,參考外貿的各個船王發跡/破產史。參股港口,只有參股港口,才可以有更好的泊位,船進得快,出得快,裝卸貨快,類似于VIP客戶的投名狀,并且價格上也可以從零售價變批發價。各家港口都是國有,考核的重要指標就是進出量,巴不得與航運公司組成同盟。買地,雖然是直接把貨從廠里拉到港口上才是最佳選擇,但是終歸需要一些中轉站。有了這樣的緩沖,才能積少成多,小港變中港,中港變大港。
最后,這門生意至少在布局階段,表現出明顯對于資本
的
需求
,可即使真的布局完成,就能在價格上為所欲為么?
但
內貿
海運
市場
這幾年
同樣受疫情影響整體低迷,
隨著
在國家經濟快速回升,國內貿易
、
拉動
“內循環”和持續“擴大內需
需求迅速回暖后,
內貿海運
市場迅速走出上陰霾
。
關鍵詞:优发国际 我國海運的發展歷史和內貿海運行業的現狀?